別讓通膨削弱你的購買力

通膨
通膨

通膨 這兩個字時不時就會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雖然不至於像狗皮膏藥那樣死皮賴臉的粘著甩不掉,但要是沒有制定一個應對方案,最後還是會受到 通膨 影響,讓你的購賣力下降,讓你的錢變薄。

什麼是 通膨 ?

用經濟現象來解釋,就是指物價持續上漲;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你的錢變薄了,原本可以用100元買到的東西,變成得用高出100元以上的金額才能買到。

為何會有 通膨 ?

簡單來說就是商品及勞務的總需求量大過總供給量,於是導致物價上揚。從另外一種層面來看則可解釋為,因為工資上調,鋼鐵石油等原料價格上漲,甚至還有企業壟斷等等因素,也會從供給端推升物價上揚。

還有一個比較微妙的因素,那就是『預期通膨』。好比武漢肺炎開始沒多久,多數人因此需要待在家裡的減少外出次數時,每每去賣場採購就會囤貨,台灣最經典的情況莫過於2020年搶購衛生紙事件了吧,當時蘇院長還出來提醒大家,『咱只有一粒卡臣』,呼籲大家不用搶衛生紙。

不可不知的台灣 通膨 歷史

翻開台灣的通膨歷史,不得不提起1949年的新台幣取代既有台幣的那段惡性通膨。經歷過1945年二次大戰的前輩們相信對於1949年的40,000元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的歷史都還有印象吧。根據當時的官方紀錄,1946年-1949年這3年半,每年平均物價漲幅高達922%。這惡性通膨的情況直到1949年6月才得到改革與改善,只是這「4萬換 1元」的慘痛歷史,會是台灣人永遠的痛。

再說到國外的通膨,相信多數人都有聽過辛巴威這個國家,可能也曾聽過辛巴威儲備銀行發行的鈔票面額價值高達1億元和2.5億元,但這些都無法讓惡性通膨停下腳步,2008年官方公佈的6月份的通貨膨脹率超過11,200,000%,然後同年12月辛巴威政府發行100兆面額的新鈔(但實質上僅有25美元的價值)。終於,在2015年6月時,辛巴威政府宣佈正式棄用辛巴威元,民眾可向辛巴威儲備銀行將所持有的辛巴威元以3.5萬兆元換一美元的匯率來兌換之。

如何對抗 通膨 ?

除了守住你的錢,別太輕易的花掉,最好的方式還是要主動的幫你的錢找個好去處,即便你的錢很懶,也該找個可以賺到錢的地方睡覺,也別只是在活期帳戶內坐等一年兩次的發利息日。

股神巴菲特很常建議大家投資指數型基金,也就是不單獨投資個股,但是靠著投資指數型基金,譬如標普 500 指數便包括蘋果、可口可樂和谷歌等出色企業,讓他幫你壯大你的投資。另外一個則是投資自己,讓你自己擁有可以賺到高薪的能力。

假設每年 通膨 為2%,銀行存款利率為1%,投資股票領股息有4%殖利率,你會怎麼選?(通膨的數字每年都會不同,姑且設定為2%比較容易計算)

同樣以100元來舉例,2%通膨會讓你一年後得用102元才能買到你需要的東西,但你100元放在銀行裡面只有1%的利息,等於你只有101元,還得另外補上1元才能買到你需要的東西;不過,要是你改為投資股票,你的100員會變成104元,不僅可以買下102元的需要品還有剩2元。

所以,要對抗通膨,當務之急就是得幫你的錢找一個可以賺到比通膨率還要高一點的地方,這樣才不會輕易的讓通膨把你的實際購買力給削弱了。

(緊急預備金可以考慮數位帳戶,利率通常會高出普通活儲帳戶)

同場加映:跟貨幣戰爭有關的電影可以看『危機女王』(改編自玻利維亞總統大選)&『分秒幣爭』(背景為1997年韓國金融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