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豬年倒數,小資爸媽怎麼教理財(1):紅包篇

農曆豬年倒數,小資爸媽怎麼教理財(1):紅包篇

才倒數完2018 邁入2019,幸運的華人爸媽和孩子即將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內,繼續迎接另一個新年:農曆新年(Chinese New year),這個新年學齡前孩子拿的不是耶誕禮物,而是從爺字輩們的手中拿到最期待的「壓歲錢」,對小資爸媽來說,更是一筆能自由運用的資金進帳,若只是老老實實的把錢拿來繳幼稚園的註冊費、保險或其他必要性支出,剩餘的錢再全部幫孩子存起來,等孩子大了再”還給”他們的作法,其實這樣船過水無痕的老套,已不太適合現代已日益複雜的親職教養現場,不如,跟著MoneySmart小編特搜出來聰明爸媽,學習他們如何在教養現場上,善用壓歲錢所寓意的祝福,引導孩子提早踏上正確的理財之路!


現在,就趁著2019土豬年的腳步尚遠,提早沙盤推演,等到正月初一那幾天應用起來,才不致於卡關。一共有三個觀念,值得推薦給大家:

親職觀念一、錢不在多,心誠則靈

現代人的親職教養有一部分在心理層面上,是相當衝突的。我們強調孩子的個體性發展、卻又還不敢放手讓孩子們自行理財,因此出現一種怪異的現象,嘴巴對著孩子說我尊重你,轉頭再把孩子的錢全部幫他們花好再存起來。於是,我們會看見期待半天的孩子,因為心頭上太過期待又太過傷感的矛盾,總會在年後的那幾天,成了一張張翹嘴且失落的臉。
聰明教養的爸媽告訴MoneySmart小編:撥給小小孩的錢不在多,在是否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因此,為了展現真誠,聰明爸媽在孩子3歲懵懂無知之初,便早早用他們的名字開了一個「未成年人帳戶」,一般爸媽可能比較熟悉的是郵局帳戶,但因郵局的本質偏儲蓄,最多買買利息不高的儲蓄險,聰明爸媽先幫孩子選擇的是富邦「小富翁帳戶」,因其專戶專款的特色,不僅像是一般簡單的定額定存、購買兼具投資與壽險的兒童保單等功能之外,定期定額基金、外幣定存、儲蓄型保險…等,都能在3~4年後,當孩子進入小學時成為一本有軌跡的金融教材;儲備3年的滿滿心意,反而會讓習慣快節奏的孩子,體察出緩慢的可貴。

 

親職觀念二、我們不是「幫」,我們只是「代理」

在華人社會,觀念與行為上『只』從自己的角度替孩子作主是相當普遍的現象。然而,跟上面描述的道理相似,替孩子作主的觀念遇上了越來越向西化+全球化+數位化的孩子時,華人父母的親職教養更顯食古不化,這樣的危機不只出現在未來等著被孩子「提告」侵佔財產之外,那種被摯愛多年的人反咬一口,怕是連背叛二字都說不完的悲涼吧!
因此,聰明教養的爸媽提點MoneySmart小編第二個關鍵就是:現代爸媽別再自以為吃的鹽比孩子啃的飯還多,行使親權的核心價值,應放在保護且教養未成年子女為目的,並不是掌管他或她的全部人生,只站在自己角度先「幫」年幼稚子作決定,這樣的行為放到他們綿延70年長的理財歲月來審視,不僅武斷、更是偏頗的作法。
因此,聰明爸媽會改從孩子的生命視野下,觀察他們現階段的需求,讓他們在18歲成年之際,能有一個比較好的理財基礎當做最終目標,例如:在孩子中、大班之際適合購買6年期的外幣定存,讓匯率和較高的利率能夠在孩子3~4年級,成為一筆看得見(他們也看得懂)的可運用資金,如此「代理」他們做出適合的理財工具和作法,再搭配使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說法解釋,讓孩子理解父母如何代理他們完成18歲以前的財務規劃,而不是一段漫長的黑箱作業。

省錢靠聰明、花錢靠智慧?!

親職觀念三、用「玩具」代替「存錢」,效果比較好

是的,你沒看錯。MoneySmart小編花了三次的功夫向聰明爸媽們確認,要用買玩具來去取代把錢存起來,反而孩子更能有效達成理財教養;主要的原因有二:

(1)孩子年紀尚輕,玩具的實質意義更大。

為了讓孩子了解理財的基本道理,聰明爸媽會把剩下的壓歲錢攤開在稚子的面前,告訴他或她這樣總數的錢,大概能去哪裡、買到哪種規模的玩具,像是:百貨公司的大仙波力(或女生愛的安寶)、巷子口文具店的3顆戰鬥陀螺、還是要去賣場買最夯的Super Wing….。趁這個一年一度的機會,傾聽表達能力尚未健全的孩子,並一步一步引導協助孩子使用自己的壓歲錢,購買到他自己最想要的玩具,反而可成為孩子們踏出理財的第一步。

(2)爸媽要懂得通融,多存、少補。

根據聰明爸媽過來人的經驗,孩子因為沒有金錢概念,初期的前2年會遇到孩子想要的玩具,價格比壓歲錢還貴。這時,爸媽最好暗自設定個可接受範圍,如:200元以下的斗內金,圓孩子一場壓歲錢的夢,也讓他享受到有度有節的過年氣氛。
只是,一旦當孩子選的玩具價格低於壓歲錢總額時,聰明爸媽要積極引導孩子把錢存進他的銀行帳戶,而不是告訴他:你可以再買第二個玩具。父母真誠的讚美、擁抱、誇讚,反而會加速孩子內心長出一對「無形」的翅膀,認為:理財是乖孩子會做的事,如此一來,這樣渴求自己當爸媽愛的好寶寶,就像沃土中的種子遇到水一樣,父母只須靜待哪年陽光乍現,發芽茁壯之事將可在孩子成長到18歲之日,展現成熟的理財智慧。

0~7歲的理財由父母代理,7歲之後建議轉成共議制

Try and Error(試誤法)一年半之後,聰明爸媽要提醒和建議各位,原本的代理制有些小 Bug需要進行修正;可能是物價上漲使壓歲錢越來越薄的關係,讓他們8歲、5歲的兄妹亟欲冗撥更高的額度,購買心儀玩具。這時,如何站在原來的善意教養基礎上,在觀念上提出具有一致性的作法,成為聰明爸媽傷腦筋的課題了。
5歲妹妹都聽大哥哥的話,挑戰不大,只須告知她礙於年紀關係,聰明爸媽只能妥協妹妹到7歲再轉成共議制,7歲之前仍繼續維持代理現狀,由於比大哥提早1年可以自行作主,再不甘願也只好接受。然而,對於有了校園社交生活的哥哥來說,代理制度雖不可行,但多出來的預算也絕對不可以從小富翁帳戶提錢出來,因此,親子雙方修改代理制成共議制,把多出來的錢成為向父母舉債的額度,由哥哥和父母共同規劃好他的「放假打工(他們戲稱為:Winter Working Vacation)」計畫,聰明爸媽不再默默吃下差額,使整個理財教養拉高到孩子應懂得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層級,用分擔家務當管道,賺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水準。如此的共議制度,不僅和原來的親職理財教養沒有衝突,反而更提早讓孩子實踐自立更生的滋味是什麼之外,對於更進階的股票買賣、海外ETF等相關投資,也建立了孩子對成本的實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