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退休的距離遠得讓人心慌,你也落入「高報酬、低風險」的陷阱思維了嗎?

退休金
退休金

閉上眼睛,試著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 退休 後的生活,每年得花多少錢?將這個數字默念心裡,再把 2% 的「 預估通貨膨脹率」加入這數列之中,同時間乘上預期 25 年的退休生活,你將能粗略地計算出在退休前的你,該為自己存下多少老本。

如此說吧,若你估計退休後的一年需要花上70萬,代表著在你退休之前,得準備上: 70 萬 x 1.02 x 25 = 1,785萬,而這項數字甚至還沒加上房屋、醫療等額外花費。把持著這個夠想法,低頭思索還在庸碌的自己,是否真能夠替自己存上一筆高枕無憂的存款?

 

 退休金思考的 4 個提問
1.我在退休前會有任何大筆的支出嗎?例如買房子?
2.我的退休金是否有X%要留給小孩或是另一半?
3.我在退休前會想創業嗎?退休後呢?
4.我在退休後的醫療支出是否準備妥當?

>> 開始打造你專屬的退休計畫

我們與 退休金 的距離,遠得人讓心慌

對於未來退休的不肯定,並非是 MoneySmart 在危言聳聽。由富邦投信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針對台灣 25歲以上的民眾,在財務收支、退休準備、理財工具及預期偏好等面向,做出的「2019年 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之中,不難發現台灣民眾普遍依賴政府提供的職業保險退休金(如勞保),中經院更表示目前的 退休金 缺口已逾千萬,而三不五時就會傳出的勞保退休傳言所導致的不安全感,自然會對「與退休的距離」,感到遙遠而迷茫心慌。

而這份心慌就能如同教條般,鞭叱我們更積極地開源存錢嗎?事實並不盡然,中經院的報告顯示,台灣人在投資偏好上,相當注重「投資報酬率」及「投資風險率」。

換句話說,現在的人僅想追求高報酬、低風險的理財方式。把持如此心態,年輕世代的投資理財配置也就顯得相當保守,其中如股票、基金等較高風險產品配置比例,甚至低於中年世代,反而將資產轉而配置於儲蓄、或是傳統的保險。

 

依照年齡階段,調配資產配置比重

顯然,年輕人的資產配置過度保守,並無法享受經濟發展,以及其他投資方式的時間複利,自然會隨著屆退年齡的逼近,而擴大退休金缺口。

MoneySmart 並非吹捧著,該把所有的資產都投資進股票或是基金等高風險產品,反而該因著不同年紀的風險耐受度特性,選擇適合的投資策略,並適時調整理財商品的配置比重,若不知從何下手,不妨參照 MoneySmart 整理的表格:

 

不同年齡的資產配置策略

年齡階段 風險

耐受度

投資策略 理財商品舉例
青壯年 較具積極性、高風險

且預期投資報酬率較好的金融產品。

股票、產業型ETF、股票型ETF
中壯年 股票或股票型ETF,

逐步調整為具穩健成長的

固定收益商品。

政府公債、固定型收益ETF
屆齡退休 避免市場波動造成資產大幅變動 可配息的固定收益型ETF、儲蓄險

 

舉例而言,青壯年因年紀尚輕,還有時間攢積資本,因而風險耐受度較高,選擇投資標的就該以長期的趨勢為主,其次再來考慮殖利率及波動率,較具積極性、高風險且預期投資報酬率較好的金融產品便是較好的選擇。

而邁入中壯年期之後,則應注重整體資產的「波動率」,股票的波動率一般為20%,動盪時期更可能高達 30%以上,因此適時地加入明顯小於股市波動率的「政府公債」,就能有助於增加投資組合的長期持有信心;若退休日步步逼近,則應以穩現金率、殖利率為重,避免市場波動造成資產大幅變動,這時候可配息的固定收益型ETF、儲蓄險就是不錯的選擇。

 

10 秘訣 + 4 個行動,現在就開始拉近與舒適退休的距離

若搞懂資產配置投資對於 退休金 準備的重要性,卻還是有著每月收入不足、沒餘錢投資的顧慮,那你不妨在 MoneySmart 替您備在下方的表格中,利用「50歲就退休的10個秘訣」替自己找到退休方向,再將「存退休金的 4 個行動」付諸實行。現在,就開始拉近與舒適退休的距離吧!

 

50歲就能退休的 10 個秘訣

秘訣 1 清楚掌握你退休後需要用多少錢
秘訣 2 醫療費用規劃
秘訣 3 計畫退休後每個月你可以花多少錢
秘訣 4 拼命存錢
秘訣 5 聰明繳稅
秘訣 6 增加收入,但支出不變
秘訣 7 千萬要投資
秘訣 8 開始規劃你的「退休」人生
秘訣 9 視覺化你的退休人生
秘訣10 選對時間點退休

>> 50歲就能退休的 10 個秘訣詳解

 

存退休金該做的 4 個行動

行動1. 記帳抓漏,理財盲點先對症、再下藥
行動2. 強迫儲蓄,重視具體可行
行動3. 從「幸福感」找投資,累積自己被解雇的籌碼
行動4. 退休金必備元素:保險

>>存退休金該做的 4 個行動詳解

 

消滅退休金不安全感,你該先學會「如何做好資產配置」
存退休金前,請先搞懂「目標風險基金」與「目標日期基金」
每天少喝一杯咖啡,退休每月多領 1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