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不幹了,創業成本怎麼抓?

小資不幹了,創業成本怎麼抓?

沒花幾年的功夫,阿杰很快就成為公司行銷部裡業績亮眼、客戶滿滿在手的超級業務,固定底薪加上業績獎金,每月平均薪資突破15萬收入的關係下,不禁燃起辭職自立門戶的念頭,他心想:「同樣都在拼,與其幫別人的公司做,倒不如替自己的未來好好打算,早點加入財富自由的行列」!


根據當業務的成功經驗,阿杰心想:才剛創業,應該一切從簡,不用做的太複雜,便從身邊親友中找到了3個資歷不多的年輕人作為第一批創始團隊,每個案子定價4萬,每月一人保守估計處理3個案子的話,阿杰將公司每月會有的損益情況,列成下表內容:

然而,在公司開始經營的第一個月開始冒出許多〝意料之外〞的問題,如:3名創業夥伴的能力無法獨當一面,都需要阿杰親自處理,導致分身乏術、難以維持品質之外,指導新手的教育成本、拜訪客戶的交際費、交通費…等等,都在原本所期望的每月36萬營業數字只進來1/3的情況下,變成大口吃錢的怪獸,第三個月新創的公司開始進入虧損狀態,不到半年,還要養家的阿杰不僅燒乾了過去當業務所賺的存款之外,為週轉向銀行做的貸款,利息也開始進入繳付階段;結束創業,找份工作似乎成了阿杰最該做的選擇。

微資本創業,要注意的成本結構有四:

辭職自立門戶的小資,在成立公司之前,由於過去在公司的保護傘下,其實很容易將初始的成本結構想得過於簡單,反而容易成為拖垮公司營運的稻草。MoneySmart小編找出我們小資創業要注意的成本,其實要從四個方向同時構思創立公司所需要的成本結構:

1.健康的財務結構

從阿杰的身上,MoneySmart小編與大家一起看到的是一個上班族出身的創業家常有的思考慣性:把「業績成長」看得太過成理所當然。其實,微資本創業非常需要健康的財務結構,而財務結構要健康,有利可圖的成本結構至關重要。

怎樣才算是好的成本結構呢?其實,由於每個產業都存在著自己的特性,因此這題並沒有固定的答案,需要靠創業者自行找出對的參考值。若以餐飲業為例,成本結構會落在食材成本、人事成本以及租金成本的總合比例,基本上要控制在70%以內,而食材成本率低於20%時,是帶動獲利提升的最好出口,於是推出季節性口味、搭配特惠方案增加消費者好感,就能在這樣健康的財務結構上,成為創造利潤的開端。

網路開店 創業時必然面對的2大難題

2.開辦費用

顧名思義,開辦費用是開設一間可以運作的公司所需要的費用都屬於這項成本。例如:一次性支付整年期的租金、裝潢費、設備器材費、辦公桌椅…等,舉凡正式營運前就必須準備好的資金,都需要被視為一筆不容小覷的開辦經費。

這筆開辦經費,雖可以從自己的存款取得,但也有另一種向銀行用現金抵押進行的小額貸款,非常適合在貸款利率低檔、獲利模式已有初步結構時所進行的籌資方式。一來由於本身的財務結構健全、又有營收可預期,貸款額度寬鬆之外,市場需求一旦被開發出來後,利潤完全可以支付利息費用之外,二來開辦費用等同用銀行的錢來讓自己延緩支付的情況下,可以在營收上軌道後分期攤提,拉深銀彈消耗的續航力。目前市面上的300萬以下的貸款利率概況如下:

3.每月固定支出

緊接著,就是正式開張後會產生現金流出的部分,可分為:固定支出和變動支出兩部分。

(1)固定支出

舉凡每月繳交的租金、員工薪資、貸款攤還…等不隨著公司產值規模而改變的支出,無論營業額高或低(甚至是零),每月都要負擔的開銷。

(2)變動支出

也就是與固定支出的形式相反,會隨著提供產品與服務的改變而改變的費用項目,例如:水電費、原物料、銷售佣金、直接人工成本…等。

兩者相加起來,就是各月份的總成本。理解每月的成本結構是重要的,因為成本會影響新創設的公司可以融資的間隔長度,也就是公司在不融資的情況下,可以撐多長的時間。建議可採用以下的公式,把公司對抗逆境的時間計算出來:

MoneySmart小編建議,初期創業由於市場不確定性風險偏高,建議要盡量把融資間隔期間拉至5個月以上的安全水位,除了可以幫助自己明確地制定B方案之外,對於想要吸引創頭資金的創業者來說,燒錢率和公司營收成長率是投資者會用來評估投資風險的兩個指標;一定要好好地客觀凝望自己的成本!

創業,這3個必要工夫你有做好嗎?

4.表列隱形成本

即使一創業就業績亮眼的公司,也很可能敗在隱形成本這一個恐怖的惡魔裡,會讓創業者輸了裡子都還不知道,通常這類隱形成本是不容易量化、不易察覺的部分,特別是在創業當開始的時候,分別是:

(1)老闆自己的薪水

老闆的薪資成本務必也要當成一筆正職人員的薪水,合理地計算。因為老闆自己要找客源、建構穩健的金融關係、打好人脈、建立品牌形象…種種都是有某種程度的專業才能執行。建議可以把每個工作項目當成一份正職人員的薪水除以10之後,再加起來幾算,就有一個基礎的薪資輪廓。

(2)凝聚共識的時間成本

由於公司是新的、人員也是新的,每個人對於新的市場和未來,都會有不一樣的想像。因此,創業者必須花點心思在建立團隊共同的目標,以便在短期內就能有效地將公司資源換成白花花的訂單和現金;當然,這部份的時間成本越低、越好。

(3)信用成本

信用成本是指創業者自有的人脈、公司品牌建立出來的商譽可以用來換成現金、公司營收與利潤的資源,都應試圖用金額的形式展現。特別是在長期下,這部份的成本是有加乘效果的,越精準評估,就越能判斷帶來的無形利益有哪些?如:好的品牌商譽可以吸引好的人才,而好的人才可以提高產品與服務品質,好的品質又再轉換成銷售量,形成一段良性循環。

(4)機會成本

辭去上班族身分選擇創業,其實是放棄坐領薪水的機會,這部份的成本應從創業者個人過去所領的平均薪水來評估。過去薪水越高的人,機會成本就越高,那麼這間公司的機會成本就很高,反之就是很低,以此類推。

》創業門檻越來越低的年代,你更要注重的是…

有本錢考慮創業的小資,通常多為具有不同凡人的才能、創意、技術或知識,然而,無論再怎樣集優勢於一身的小資創業者,都逃不了安全財務的考驗。因此,如何建構一個有良好成本結構的公司,反而在科技發達的總體環境下,更顯出他的重要性,因為:任何沒有好的財務為靠山的核心技術,都將受制於錯的成本結構而吃光創業者既有的優勢。如果您剛好考慮創業,試著用四個成本評估一下到底要拿出多少錢創業?到底可以在沒有資金進來的逆境下存活多久?市場需求有沒有強勁到你撐完逆境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以上問項的答案都肯定的,快創業吧!逆轉的機會難得可貴!